image
学生工作
学工新闻
优秀通讯稿(12)——当我拿起那杆枪的时候
发布时间:2018-09-24
      穿过历史的长河,先秦的屈子曾用“操吴戈兮披犀甲,车错毂兮短兵接”形容战争的悲壮,宋朝的辛弃疾曾用“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”表达战争的激烈,近来的毛泽东曾用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人间正道是沧桑”描写战争的凝重,今天的我,手握钢枪,心中激荡,不肯平静。
      一个平常的早晨,天阴,仿佛在为即将踏入拔厂的我们送行;一个普通的日子,风大,好像在呼唤我们握取枪支,不负使命。置身靶场,南国的红土地犹如跳动的火焰,略略枯萎的绿草向我们诉说沙场的沧桑,一声令下,我拿起了那杆枪。
      火红的土地上,我卧于其上,努力寻找“三点一线”的方向,屏息凝神,扣动扳机;耳畔枪响,鼻尖硝烟萦绕。心无旁骛,那个瞬间,我的眼里没有了满天云彩 没有了靶场边盛开的喇叭花,我的耳边没有了呼呼作响的风声,也没有了凄切作响的寒蝉。
      醉卧沙场君莫笑,古来征战几人回。走出靶场,队伍里响起《打靶归来》的歌声。“日落西山红霞飞,战士打靶把营归”,经历了一场紧张的磨砺后的我们尽情释放自己。靶场,亦是沙场。对手不是别人,而是我们自己。
      当我拿起那杆枪的时候,我告别了怯懦与犹豫,带上了勇气与专注;当我拿起那杆枪的时候,我打败了私心杂念,赢得了聚精会神的灵魂;当我拿起那杆枪的时候,我丢弃了幼稚的幻想,拥有了青春的未来的使命和担当。

      幼时,老家附近有一个靶场,里面的枪声总让我心驰神往。如今我身着迷彩,第一次真正走进靶场。国防,不是某个士兵或某个部队的任务,而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与担当,“到中流击水,浪遏飞舟”。